中析研究所CMA实验室进行的低温容器检测,会为您提供耐高压性能、混用强度等检测服务,并出具严谨、合规、标准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标准参考:QJ 2475-1993 低温容器通用技术条件、BS EN 13371-2002 低温容器 低温设施用联接器等。
项目详情:
低温容器检测主要涉及密封性测试、耐低温性能测试、材料耐腐蚀性测试等方面。密封性测试用于检测低温容器的密封性能,以确保其能够有效防止低温气体和液体的泄漏。耐低温性能测试主要测试低温容器在低温环境下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以测试其在低温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材料耐腐蚀性测试用于测试低温容器材料对低温环境和低温物品的耐腐蚀性能,以确保容器的材料质量和使用寿命。
检测范围
液化天然气、液氧、液氮、液氢、液氦、液氟用低温容器。
普通绝热结构、高真空绝热容器、真空粉末绝热、真空纤维绝热容器等低温容器。
检测项目
尺寸、性状、坚固性能、重量、容重、材料检测、热导率、收缩率、混用强度、涨缩性能检测、传热率、厚度、长度、耐高压性能、耐腐蚀性能、强度、导热性能检测等。
技术相关、费用详情或其他测试项目请咨询工程师!
参考周期:常规测试7-15工作日,加急测试5个工作日.
检测仪器(部分):
漏气检测仪、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光谱分析仪等。
检测详情(部分):
真空性能测试:测试容器的真空性能,包括真空度、泄漏率等指标。
耐压能力测试:测试容器在低温环境下的耐压能力,以确定其在工作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温度分布测试:测试容器内的温度分布情况,以测试容器的冷却或加热效果。
冷凝器性能测试:测试低温容器中冷凝器的性能,包括冷凝速率、冷凝效果等。
材料分析:分析容器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材料成分、力学性能等。
密封性测试:测试容器的密封性能,以确保在低温条件下不会发生气体泄漏。
抗震性能测试:测试容器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排气性能测试:测试容器的排气性能,以确保在释放压力时能够正常运行。
冷却效果测试:测试容器冷却系统的效果,包括冷却速率、冷却均匀性等。
标准参考
QJ 2475-1993 低温容器通用技术条件
QJ 2675.1-1994 低温容器性能试验方法 夹层真空度试验
QJ 2675.2-1994 低温容器性能试验方法 放气速率试验
QJ 2675.3-1994 低温容器性能试验方法 真空夹层漏率试验
QJ 2675.4-1994 低温容器性能试验方法 日蒸发率试验
QJ 2768-1995 低温容器检修技术要求
BS EN 1251-1-2000 低温容器.不超过1000升容积的便携真空绝热容器.基本要求
BS EN 1251-3-2000 低温容器.不超过1000升容积的便携真空绝热容器.操作要求
BS EN 1252-2-2001 低温容器 材料 第2部分:温度在-80到-20度的强度要求
BS EN 1797-2001 低温容器.气体/材料可混用性.氧可混用性
BS EN 12213-1999 低温容器.热绝缘性能测试方法
BS EN 13371-2002 低温容器 低温设施用联接器
BS EN 13458-1-2002 低温容器 静态真空绝缘容器 第1部分:基本要求
BS EN 13530-1-2002 低温容器 大的可运输真空隔热容器 第1部分:基本要求
BS EN 14197-1-2003 低温容器 静态非真空绝缘容器 第1部分:基本要求
BS EN 14398-1-2003 低温容器 大型可运输的非真空绝缘容器 第1部分:基本要求
BS ISO 21010-2004 低温容器.气体/材料兼容性
EN 12300-1998 低温容器.低温设备的清洁度
CGA P-59-2015 低温容器充装过程中防止压力过大-第二版
DIN EN 1251-1-2000 低温容器.容积不超过1000立升的能运输真空隔绝容器.第1部分:基本要求
DIN EN 1251-2-2000 低温容器.容积不超过1000立升的能运输真空隔绝容器.第2部分:设计、制造、检测和检验
DIN EN 1252-2-2001 低温容器.材料.第2部分:-80℃和-20℃温度之间的刚性
DIN EN 1797-2002 低温容器.气体/材料兼容性
DIN EN 12213-1998 低温容器.热绝缘性能测试方法
DIN EN 12214-1996 低温容器.不同类型设备和附件的要求
DIN EN 12300-2006 低温容器 低温服务的清洁度
DIN EN 12434-2000 低温容器.低温软管
DIN EN 12456-1996 低温容器.真空绝缘低温容器外壳的压力保护装置
DIN EN 13371-2002 低温容器.低温操作的耦合器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合作客户(部分)
1、自改制以来和政、企、军多方多次合作,并获得众多好评;
2、始终以"助力科学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作为研究院纲领;
3、坚持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
4、学习贯彻人大精神,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