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析研究所旗下CMA实验室进行的铝压力容器检测,可测样品:铝氧气瓶、铝压缩空气瓶等,会为您提供外观检测、破裂压力等检测服务,并出具严谨、合规、标准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标准参考:CB* 3248-1985 船用制冷压力容器技术条件、DB22/T 2319-2015 高寒地区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管理等。
项目详情:
铝压力容器检测是一项用于检测铝制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质量的项目。铝压力容器是一种用于存储和运输气体或液体的容器,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进行铝压力容器检测可以确保其结构强度、密封性和耐腐蚀性等关键指标,以保障容器在高压下的安全运行。常见的铝压力容器检测项目包括容器壁厚度检测、焊缝检测、泄漏检测、内部腐蚀检测等。检测方法一般采用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压力测试和可视检测等进行。铝压力容器检测的目的是验证容器的结构和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和制造标准,以确保容器能够承受所需的压力和载荷,并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腐蚀能力。
检测范围
铝气瓶、铝氧气瓶、铝液氧瓶、铝液态氧瓶、铝液化气瓶、铝压缩空气瓶、铝液化石油气瓶等。
检测项目
外观检测、尺寸、压力性能、泄漏性能、抗腐蚀性能、材料成分分析、焊接质量检测、密封性能、耐压性能、破裂压力、温度特性、振动性能、冲击性能、疲劳性能、安全装置检测、防爆性能、防腐性能、使用寿命等。
技术相关、费用详情或其他测试项目请咨询工程师!
参考周期:常规测试7-15工作日,加急测试5个工作日.
检测仪器(部分):
超声波探伤仪、X射线探伤仪、液体渗透检测仪、磁粉探伤仪、射线照相机、磁粉照相机、压力表、温度计。
检测详情(部分):
外观检测:检测铝压力容器外表面是否有明显的腐蚀、裂纹、变形等缺陷,以确保容器外观完好无损。
壁厚测量:测量铝压力容器壁厚,以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并检测是否存在腐蚀或磨损导致的壁厚减薄。
强度测试:测试铝压力容器的强度,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等,以测试其承受压力的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密封性检测:通过压力测试或水浸试验等方法,检测铝压力容器的密封性能,以确保容器在正常工作压力下不会发生泄漏。
腐蚀检测:检测铝压力容器的腐蚀情况,包括使用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如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等)或取样进行化学分析,以测试容器内壁的腐蚀程度。
焊接质量检测:检测铝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包括焊缝的完整性、焊缝的强度和焊接接头的可靠性等。
渗漏检测:通过使用气密性或液密性检测方法,检测铝压力容器是否存在渗漏问题,以确保容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泄漏。
标志和标识检测:检测铝压力容器上的标志和标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包括容器的容量、压力等级、制造商信息等。
参考标准
CB* 3248-1985 船用制冷压力容器技术条件
DB15/T 1613.1-2019 移动式压力容器信息化平台 第1部分 追溯管理规范
DB15/T 1613.2-2019 移动式压力容器信息化平台 第2部分 数据规范
DB15/T 1613.3-2019 移动式压力容器信息化平台 第3部分 编码与标识
DB15/T 1613.4-2019 移动式压力容器信息化平台 第4部分:电子标签与读写设备技术条件??
DB15/T 1613.5-2019 移动式压力容器信息化平台 第5部分 充装企业平台操作规范
DB22/T 2319-2015 高寒地区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管理
DB22/T 2449-2016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范
DB3309/T 35-2019 冷库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维护保养管理规范
DB34/T 1710-2012 固定式压力容器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程
DB34/T 982-2017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范
DB34/T 984-2009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
DB34/T 984-2017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
DB37/T 2473-2014 真空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DB37/T 3067-2017 压力容器硬度检测
DB37/T 3068-2017 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安全使用规则
DB37/T 3455-2018 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37/T 3456.6-2018 重大活动特种设备保障性检验导则 第6部分:固定式压力容器
DB37/T 3885-2020 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和充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37/T 4451.8-2023 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指南 第8部分:移动式压力容器
NB/T 11270-2023 钛制压力容器
NB/T 11274-2023 加气站用压力容器及管路系统检验与评定
NB/T 47020~47027-2012 压力容器法兰、垫片、紧固件[合订本]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合作客户(部分)
1、自改制以来和政、企、军多方多次合作,并获得众多好评;
2、始终以"助力科学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作为研究院纲领;
3、坚持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
4、学习贯彻人大精神,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