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1. 总碳含量:采用燃烧法测定(范围:60-95%),符合GB/T 223.1-1981
2. 硫含量:高频红外吸收法(限值≤0.03%),参照ASTM E1019
3. 挥发分:马弗炉灼烧法(1050℃±50℃,失重率≤8%)
4. 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D50值15-75μm),依据ISO 4497:2020
5. 水分含量:干燥失重法(105℃恒重测定值≤1.5%)
检测范围
1. 钢铁零件渗碳处理用粉状渗碳剂
2. 粉末冶金材料表面改性专用渗碳介质
3. 合金钢制品深层渗碳工艺配套材料
4. 铸造工件局部硬化处理渗碳剂
5. 机械零部件修复再制造用再生渗碳剂
检测方法
1. ASTM E194-10:高温燃烧法测定总碳量
2. ISO 4497:2020:金属粉末粒度分布的激光衍射测定
3. GB/T 5121.27-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含量测定)
4. GB/T 223.71-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燃烧法)
5. ISO 9277:2010:比表面积BET法测定活性物质含量
检测设备
1. CS-880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精度±0.0005%)
2. 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分析仪(量程0.01-3500μm)
3. LECO TCH-600氮氧氢分析仪(热导法测挥发分)
4. Sartorius MA37水分测定仪(分辨率0.0001g)
5. Micromeritics ASAP 2460比表面积分析仪(BET法)
6. Nabertherm L5/11马弗炉(最高温度1200℃)
7. Shimadzu EDX-7000荧光光谱仪(元素定量分析)
8. 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P电位分析仪(表面活性测试)
9. Mettler Toledo XPR205DR精密天平(0.01mg精度)
10. Thermo Scientific iCAP RQ ICP-MS(痕量元素检测)
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中析研究所】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合作客户(部分)
1、自改制以来和政、企、军多方多次合作,并获得众多好评;
2、始终以"助力科学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作为研究院纲领;
3、坚持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
4、学习贯彻人大精神,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