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析研究所旗下CMA实验室进行的氮化硼检测,可测样品:电子元器件用氮化硼等,会为您提供杂质含量、热膨胀系数等检测服务,并出具严谨、合规、标准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标准参考:GB/T 34003-2017 氮化硼中杂质元素测定方法、YS/T 1539-2022 铝基氮化硼粉末中氮化硼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
氮化硼是一种高性能的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腐蚀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氮化硼检测是对该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测试的重要项目,旨在确保氮化硼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氮化硼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机械性能等,需要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硬度计等多种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和控制。氮化硼作为一种高性能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对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检测范围
电子元器件、涂层、陶瓷、刀具、磨料、润滑油等用氮化硼等。
检测项目
杂质含量、晶格结构分析、晶粒尺寸、晶体形貌观察、硬度测量、密度、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电导率测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性、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等。
技术相关、费用详情或其他测试项目请咨询工程师!
参考周期:常规测试7-15工作日,加急测试5个工作日.
检测仪器(部分):
X射线衍射谱仪、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等。
检测详情(部分):
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氮化硼中氮元素和硼元素的含量,以确认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相组成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XRD)或其他相分析方法,确定氮化硼中各相的组成,以测试其结晶结构和相纯度。
密度测量:使用密度计或质量测量工具,测量氮化硼的密度,以测试其致密度和质量稳定性。
硬度测试:使用显微硬度计或维氏硬度计,测量氮化硼的硬度,以测试其耐磨性和抗划伤能力。
热导率测试:使用热导率测量仪,测量氮化硼的热导率,以测试其导热性能和热稳定性。
热膨胀系数测试:通过热膨胀系数测试,测量氮化硼在温度变化下的线膨胀系数,以测试其热膨胀性能和热稳定性。
抗弯强度测试:使用机械试验方法,测量氮化硼的抗弯强度,以测试其在弯曲载荷下的承载能力。
抗压强度测试:使用机械试验方法,测量氮化硼的抗压强度,以测试其在压缩载荷下的承载能力。
耐磨性能测试:通过磨损试验,测试氮化硼材料在摩擦和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
包装标志和标签检测:检测氮化硼产品的包装标志和标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参考标准
GB/T 21951-2008 镶或整体立方氮化硼刀片 尺寸
GB/T 23537-2021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砂轮和磨头 极限偏差和圆跳动公差
GB/T 34003-2017 氮化硼中杂质元素测定方法
GB/T 35479-2017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 形状总览和标记
GB/T 41357-2022 超硬磨料制品 凸轮轴和曲轴磨削用陶瓷结合剂立方氮化硼砂轮
GB/T 41403-2022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 形状和尺寸
GB/T 6405-2017 超硬磨料 立方氮化硼品种
GB/T 6408-2018 超硬磨料 立方氮化硼
JB/T 10041-2018 超硬磨料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复合片品种和尺寸
JB/T 10719-2007 焊接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槽刀
JB/T 10720-2007 焊接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车刀
JB/T 10721-2007 焊接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铰刀
JB/T 10722-2007 焊接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立铣刀
JB/T 10723-2007 焊接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镗刀
JB/T 10724-2007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珩磨条 技术要求
JB/T 11451-2013 焊接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端面铣刀刀头
JB/T 12981-2016 超硬磨料 金属加工用多晶立方氮化硼
JB/T 13306-2017 超硬磨料 立方氮化硼杂质含量检测方法
JB/T 13943-2020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砂布
JB/T 3584-2012 超硬磨料 堆积密度测定方法
JB/T 7425-2012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
JB/T 7990-2012 超硬磨料 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微粉
JB/T 7994-2012 超硬磨料 立方氮化硼化学分析方法
JB/T 8002-2012 超硬磨料制品 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研磨膏
JC/T 2684-2022 六方氮化硼
YS/T 1539-2022 铝基氮化硼粉末中氮化硼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合作客户(部分)
1、自改制以来和政、企、军多方多次合作,并获得众多好评;
2、始终以"助力科学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作为研究院纲领;
3、坚持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
4、学习贯彻人大精神,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