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析研究所旗下CMA实验室进行的渗透率测试,可测样品:沥青混合料、砾石充填层、颗粒状固体等,会为您提供饱和渗透系数、水力传导度、毛细压力等检测服务,并出具严谨、合规、标准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标准参考:NB/T 11327-2023 煤层气体渗透率测试方法、GB/T 22897-2008 纸和纸板 抗透水性的测定、GB/T 15330-2020 压敏胶粘带水渗透率试验方法等。
技术相关、费用详情或其他测试项目请咨询工程师!
参考周期:常规测试7-15工作日,加急测试5个工作日.
检测范围
I. 按应用领域分类
领域 |
材料 |
应用 |
土木工程 |
土壤 |
测试地基承载力、排水性能、污染物迁移等 |
岩石 |
测试水坝、隧道、地下水库等工程的安全性 |
混凝土 |
测试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性等 |
沥青混合料 |
测试路面的排水性能、抗车辙性能等 |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
岩心 |
测试油气储层的储量、产能等 |
砾石充填层 |
测试油气井的生产效率 |
环境科学 |
土壤 |
测试污染物在地下的迁移转化规律 |
滤料 |
测试水处理、空气净化等设备的性能 |
材料科学 |
陶瓷 |
测试陶瓷材料的孔隙结构、气体渗透性等 |
复合材料 |
测试复合材料的透气性、防水性等 |
薄膜 |
测试薄膜材料的透气性、选择性等 |
生物医学工程 |
骨骼 |
测试骨骼的力学性能、药物释放等 |
组织工程支架 |
测试组织工程支架的细胞粘附、营养物质传递等 |
II. 按材料性质分类
类别 |
材料 |
说明 |
固体材料 |
颗粒状材料 |
如土壤、砂砾石、催化剂等 |
多孔固体 |
如岩石、混凝土、陶瓷、泡沫材料等 |
薄膜 |
如高分子薄膜、金属薄膜等 |
非固体材料 |
液体 |
如水、油、溶液等,用于测试多孔介质对液体的透过能力 |
气体 |
如空气、氮气、氢气等,用于测试多孔介质对气体的透过能力 |
III. 按样品制备方法分类
类别 |
说明 |
例子 |
原状样品 |
从现场直接采集,尽可能保持其自然状态 |
如土壤、岩石岩心等 |
重塑样品 |
将材料破碎、筛分后,按照一定的密度和含水率重新制备的样品 |
如重塑土样、混凝土试件等 |
人工合成样品 |
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特定方法制备的样品 |
如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 |
检测项目
饱和渗透系数、非饱和渗透系数、气体渗透率、水力传导度、渗透阻力、孔隙率、孔径分布、饱和度、持水性、毛细压力、扩散系数、溶质迁移参数、气体扩散系数、水蒸气透过率、抗渗等级、渗透路径分析、渗透模型建立、数值模拟等。
检测仪器(部分):
1. 常规渗透仪:
恒水头渗透仪: 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的材料,如砂土、砾石等。
变水头渗透仪: 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小的材料,如粘土、淤泥等。
三轴渗透仪: 用于模拟土体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渗透特性。
柔性壁渗透仪: 适用于软土、淤泥等易变形的材料。
2. 气体渗透仪:
稳态法气体渗透仪: 通过测量气体通过样品的流量和压力差来计算渗透率。
非稳态法气体渗透仪: 通过测量气体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来计算渗透率。
3. 其他特殊渗透仪:
高温高压渗透仪: 用于模拟地层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渗透特性。
微观渗透仪: 用于测量微小样品或薄膜材料的渗透率。
核磁共振渗透仪: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孔隙结构和流体流动状态,进而计算渗透率。
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中化所),为集体所有制单位,是以科研检测为主的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检测方法(部分):
气体法: 利用气体代替水作为渗透介质,通过测量气体流量和压力差来计算渗透系数。
脉冲衰减法: 通过测量施加在样品上的压力脉冲随时间的衰减来计算渗透率。
注水试验: 通过向地下注水,观测水位变化来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示踪剂试验: 通过注入示踪剂,观测其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来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参考标准
GB/T 15330-2020 压敏胶粘带水渗透率试验方法
GB/T 18851.4-2005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4部分:设备
GB/T 1969-1996 多孔陶瓷渗透率试验方法
GB/T 22897-2008 纸和纸板 抗透水性的测定
GB/T 28912-2012 岩石中两相流体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
GB/T 34533-2023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定
JG/T 485-2015 外墙涂料二氧化碳渗透率的测定方法
JJG(石油) 46-1997 岩石气体渗透率测定仪检定规程
JJG石油 46-1997 岩石气体渗透率测定仪检定规程
MT/T 223-1990 煤和岩石渗透率测定方法
NB/T 10037-2017 煤层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非稳态测定方法
NB/T 11327-2023 煤层气体渗透率测试方法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合作客户(部分)
1、自改制以来和政、企、军多方多次合作,并获得众多好评;
2、始终以"助力科学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作为研究院纲领;
3、坚持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
4、学习贯彻人大精神,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